我脾臟切除後的病理報告,就是脾臟惡性血管肉瘤

惡性血管肉瘤已是少見

因為脾臟引發的惡性血管肉瘤可以說更少見

 

為了證明更少見,

當初的住院醫師

還特別印出美國醫學雜誌的資料

說只照過12個人的這種癌症就能登上醫學雜誌

不過我那時看到的都是會這種癌症是會移轉的

果真肝的有幾個, 脊隨的也會有

 其實我對我自己得的這種癌症,能理解的範圍有限
網路上的資料少得可憐,重點是好像也沒甚麼有效的治療方法
目前看到奇摩知識覺得比較貼近的 (詳述如下)

以下轉自yahoo 知識

脾臟腫瘤臨床上少見,文獻中多為散發個案報告,其發病率很難統計。睥腫瘤之所以少見,其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脾臟特有的免疫功能有關,睥內免疫活性細胞及免疫活性物質可抑制和殺滅瘤細胞。亦有人認為脾臟的節律性搏動使瘤細胞難以駐足是睥腫瘤少見的原因之一。
【病因】
尚不清楚。
【症狀與體征】
原發性脾腫瘤患者多數有左上腹腫塊伴疼痛。脾轉移性腫瘤則主要表現為原發腫瘤症狀,僅在脾腫大時出現左上腹不適等症狀。如巨大脾腫瘤壓迫鄰近臟器可出現飽脹、噁心、嘔吐、噯氣、便秘等症狀;亦可繼發脾亢、消耗性凝血病、門靜脈高壓等。
【檢查】
影像學檢查對發現脾腫瘤有決定性意義。
1.B
脾血管瘤表現為:
1)灶性的邊緣清楚的單個或多個明顯的強回聲腫塊。
2)複雜回聲的腫塊。絕大多數脾淋巴管瘤顯示為分隔的,散在分佈於脾內的囊性結構,無內部回聲。脾錯構瘤表現為脾內邊界清楚,等回聲伴有囊性成分的腫塊,腫塊\邊緣脾門處有鈣化。脾惡性淋巴瘤浸潤可以是瀰漫性或灶性的弱回聲病變,其邊界光滑或不規則,沒有弱回聲暈圈。脾血管肉瘤為脾內不均質的腫塊,可伴有壞死的囊性成分。脾轉移瘤則主要是弱回聲的腫塊。
2.CT MRI
診斷符合率達90%以上,某些脾腫瘤的表現相當有特異性,如: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脾惡性淋巴瘤等。CT MRI 能夠清楚顯示病灶範圍及毗鄰關係,亦可發現較小的轉移灶。
3. 血管造影
在脾腫瘤的鑒別診斷中頗具價值。良性腫瘤表現為動脈分支壓迫性改變,惡性腫瘤表現為不規則血管狹窄、中斷、移位及雜亂叢生的新生血管形成等;囊性病變呈無血管區改變、邊緣清楚,實質病變相對呈低密度影像。
4. 針吸細胞學檢查
B 超引導下細針穿刺可明確病理診斷,但因有腫瘤破裂出血及腫瘤播散的危險,一般慎用。
【病理】
轉移性脾腫瘤組織學分類以原發腫瘤為依據。原發性脾腫瘤組織來源可起自血管、淋巴、網狀上皮、平滑肌、神經、纖維、胚胎殘餘等,以原發淋巴組織者為多見,次為血管內皮組織。脾良性瘤占原發性脾腫瘤的1 / 3,以血管瘤最常見,其次為淋巴管瘤、錯構瘤,其他良性腫瘤(包括脈管瘤、纖維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畸胎瘤)少見。脾原發惡性腫瘤占原發脾腫瘤的2 /3,多為肉瘤,癌瘤罕見,組織類型以惡性淋巴瘤最多(非霍奇金淋巴瘤居多),次為血管肉瘤,其它類型肉瘤少見。
【分期】
脾原發惡性淋巴瘤分三期:
I期:腫瘤完全局限於脾臟內。
II期:腫瘤累及脾門淋巴結。
III期:累及肝臟或其他腹腔淋巴結。
【治療】
1. 外科治療
脾腫瘤治療應首選脾切除術。良性腫瘤體積小,與周圍組織器官很少粘連,易於切除。為保存脾臟的免疫功能,對體積較小病變局限的良性腫瘤可行選擇性部分脾切除。脾原發性惡性腫瘤的手術原則是完整切除脾臟(包括副脾),勿使包膜或腫瘤破裂,注意不要留下脾組織碎片以免種植,若術中發現脾門淋巴結受累,應行淋巴清掃,若腫瘤侵犯鄰近臟器,應爭取行臟器聯合切除。轉移性脾腫瘤若為孤立病灶,應力爭切除,若已有廣泛轉移,脾切除意義不大。
2. 化學及放射治療
某些脾惡性腫瘤圍手術期或無法手術者進行化療和$ 或放療可獲一定療效。脾惡性淋巴瘤的化療常用方案有CHOP 等,放療的劑量一般以30-35Gy 為一療程,共5-6周,除脾區局部照射外,應再加一個淋巴引流區的照射。
【預後】
脾良性腫瘤預後良好。脾惡性腫瘤若病變局限於脾內,或僅有輕度脾周侵犯,手術完整切除並輔以化療及放療,可獲滿意療效。惡性脾腫瘤出現嚴重脾外侵犯,預後較差。

那麼常一篇應該不容易看懂..因為我自己也是有看沒有懂

只不過我應該算是有脾外侵犯的案例吧..因為肝也有腫瘤

雖然目前報告是好的但是也是要保持目前的狀況

 要不隨時可能都會有危機..

 要快樂快樂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sin0327 的頭像
    psin0327

    Vivian~妳應該怎麼選擇?

    psin03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